新竹舊城

2024-01-06





以組建舊城生活開拓隊,支持生活產業發展 ( 產業永續 ) 、轉譯商圈文化,建立線上商圈活故事館 ( 科技支持 ) 、重塑地方文化元素,發展多元生活感 ( 文化深耕 ) 、培育在地行動者,推動生活產業服務創新 ( 人才培育 ) 等四大面向來支持場域發展。

前期計畫所連結的昌禾教育基金會,也因而邀請清華共同連結中正台商圈,擴大活化工作。






生物藝術虛實研究 ( 海報連結 )

簡要內容:

四位藝術學院學士班科技藝術組的學生,吳苡緁、邱英瑛、黃壬煜、詹登凱,在清大REAL實驗室、見域工作室、以及清大的科技藝術相關課程引導之下,以東門市場為觀察和田調的對象,並從研究所得發展VR作品「偶遇﹒東門市場」。作品於2023年入選在新竹「絕版影像館」的「汲地:地方創作者聯展」中展出。 

合作社:十里方圓 ( 海報連結 )

簡要內容: 

在全球化盛行的現在,我們能輕易接觸跨國資本的商品,而忽略身邊的小型生產者,然而,在地的小型農業生產、工藝、或非常態性商業規模的服務體驗等微經濟活動,往往才是承裁在地經濟活力以及延續在地文化傅統的香火。透過社員提案與合作社委員評估後的相互網絡共同實現永續生活且支援城鄉永續、促進在地經濟發展。 

在地探索與田野實作:城市場域 ( 海報連結 )

簡要內容: 

這門本課程前半部將著重於「系統觀點」、「探索能力」、「提問方法」三個面向,引導學生在個人原有的觀點之下加入服務系統的思維,應用ORID焦點討論方法對現象進行分析, 此方法是經由客觀性(objective)、反應性(reflective)、詮釋性(interpretive)與決定性(decisional)四個層次逐步引導思維的技巧,藉此能夠更加全面地了解所關切議題背後的脈絡結構。 

在地探索與田野實作:鄉村場域 ( 海報連結 )

簡要內容:

透過實際參與友善農耕,了解土壤保護與生態多樣性,更能有意識的重視土地與大自然的互信共生關係;重新彙整馬胎古道的「小旅行」體驗更運用地理資訊系統整合完善介紹導覽網頁;也透過實際參與當地泰雅文化的料理獎區域的文化串聯起來。新竹不僅僅是一個科技之都,還擁有泰雅族的豐富在地文化。希望未來更多的新竹人,甚至來自外地的人能知道內灣不僅僅有老街可以遊玩,還有馬胎可以深入體驗當地文化! 

玻璃藝術與設計 ( 海報連結 )

簡要內容: 

藝術與設計學系的「玻璃藝術與設計」課程,以及「玻璃工藝社團」,在人才培育的基礎上,呼應「SDGs」的精神,並且配合USR計畫的執行。

課程的宗旨是落實「不璃不器.生活亮麗」,亦即努力實現「沒有什麼樣的玻璃不能夠再成為器物」的口號,同時倡導「愛物惜物」的精神;「玻璃醫美中心」是提供民眾參與環保回收再利用,以及圓夢的台,從玻璃器物的修復到美化,從實用藝術到心象藝術,不僅落實透過玻璃的環保回收再利用的「生活藝術化與藝術生活化」,並不定期舉辦相關活動,例如將設計與製作的文創商品透過義賣資助弱勢團體,落實社會公益。 

耕讀與生命化育系列課程成果分享 ( 海報連結 )

簡要內容: 

農耕課以「從土地復育到社會永續」為核心理念,透過每週五下午在清大南大校區附近的攬星農園實地實作,利用友善環境的耕作方法,觀察園內植物、菜苗、雞鴨鵝等,引導學生深刻體悟生命成長與社會永續發展的深刻意義。

結合科學知識、觀察方法、勞動生產、社會合作與教育服務,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為學生提供全方位的學習體驗。藉由整合大學與社區資源,課程不僅促進安居地方實踐,更成為高等教育結合國民教育的教學實驗典範,且有助於培育具有社會與生態永續意識的學生,激發他們的創新行動能力,成為未來社會所需的教育人才。 

問題導向學習:台日交流,新竹文化轉譯 ( 海報連結 )

簡要內容: 

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種有別於既有體系的教學模式,這模式的核心是將學生做為學習的主體,透過發掘真實世界中的問題,以達到知識與技能學習的目的。這項課程以新竹市舊城區為學習場域,透過PBL方法,引導學生學習發掘議題、整合理論知識與實務,針對問題開發可行的解決方案,創造獨特的場域學習經驗。

在今年的夏天,我們與日本千葉大學、在地高中合作,讓清華學生與日本千葉大學學生、在地高中生共同分組,連續9天深入新竹舊城區,在PBL工作坊的結構中與4個店家共同學習。

認識藝術:音樂 ( 海報連結 )

簡要內容: 

不同城市背景下的聲音,牽連著不同的情感與文化,相較於視覺地景,僅能以靜態的方式記錄下城市的風貌,音景是動態的紀錄,將更能緊密貼近場域的環境,透過音景呈現出人們熟悉的空間記憶。音景像是具有身分的有聲指紋,每一個地點或情境都擁有其本身具辨識性、區別性的聲音樣貌。

屬於新竹特色的音景有北門老街的「歷史音」、南北管表演的「文化音」、火車汽笛的「社會音」與新竹風的「自然音」,有感於在地文化的消逝,因此希望藉由聲音的採集,把在地文化與影音資料保存下來。程除了音樂藝術的基本知識傳授之外,特別聘請聲景藝術家、作曲家施梅紛老師帶領學生認識音景的概念與意義,並指導學生聲音剪輯的軟體運用,以利於學生對音景資料搜集與統整。 

© 2023  NTHU   REAL新竹區域接地支持實驗室  |  版權所有
Webnode 提供技術支援 Cookies
免費建立您的網站!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